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能示范城市群扩容临近,川渝鄂竞争实力强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30年国家级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 相关原文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能示范城市群扩容临近,川渝鄂竞争实力强劲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氢能示范城市群扩容临近,川渝鄂竞争实力强劲

2023-06-10 12: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万宏源研究,查浩、傅浩玮、莫龙庭)

1.第三批燃料电池城市群候选人蓄势待发,利用自 身资源发展氢能产业链

自 2021 年第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批准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以京津冀、上海、 广东、河南、河北城市群牵头的“3+2”5 大燃料电池汽车政策支持示范城市群格局。随着 示范城市群建设的不断推进,5 大示范城市群之外的众多省市也积极发布推动氢能产业发 展的相关政策,并且明确量化目标、重点任务以及结合本省市地区的特色实施路径,为燃 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扩容注入新的活力。 川渝地区以成都—内江—重庆为发展轴建设成渝氢走廊,以成都为核心发展氢能产业, 带动内江、自贡、乐山等沿线城市打造坚实的产业链,是示范城市群扩容强有力的竞争者。 四川省政府在 2020 年 9 月发布《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提出 2025 年目标:1)燃料电池汽车(含重卡、中轻型物流车、客车)应用规模达 6000 辆;2)氢 能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多种类型加氢站 60 座;3)培育国内领先企业 25 家, 覆盖氢能制储运加以及综合利用等领域。同时,重庆市政府于 2022 年发布《重庆市能源发 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提出重点强调建设成渝氢走廊,同时大力开展氢能 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预期到 2025 年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到 1500 辆,并建设 多种类型加氢站 30 座。四川省攀枝花市、成都市、内江市等地区也积极响应双碳政策,相 继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能源发展计划、新能源车发展规划等文件推动川渝 地区氢能产业发展。

川渝地区自身在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在上游制氢环节,川渝 地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制绿氢,当地拥有 8000 万千瓦城市群水电装机量以及 7000 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装机量,使得年富余调峰水电量达 92 亿千瓦时,年水电产绿氢潜 力达 15 万吨左右,能保障约 3 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一年用氢需求,同时,川渝地区还有工业 副产氢和天然气制氢作为重要补充。在中游核心零部件环节,8 大零部件中,有七个零部件 (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催化剂、碳纸)已经掌握自主研发 生产。在下游应用环节,截止到 2021 年底,成渝地区实现了 440 辆的燃料电池汽车的产 业化示范应用,配套建成了 15 座加氢站。目前,川渝地区聚集了产业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 200 余家,覆盖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整车、检测等各个环节,并已实现产业化 应用。

山西省积极发布氢能规划,谋求产业转型。2022 年 10 月 17 日,山西省发布《山西 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 年)》,提出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目标:1)到 2025 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 1 万辆;2)到 2030 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 5 万辆。同 时,山西省政府计划未来部署一批加氢站,推动应用规模,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 构建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 山西省将由长治市牵头太原、大同、吕梁等城市发展氢能产业,并发布氢能产业发展 规划和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1)大同市计划到 2025 年,氢燃料汽车投放数量达到 6300 辆,配套建设加氢能力不低 500kg/天的示范性加氢站数量超过 50 座;到 2030 年,氢燃料汽车投放量超过 57000 辆,配套加氢站数量达到 100 座;2)长治市计划到 2025 年, 全市燃料电池重型货车保有量达到 5000 辆以上,建成超过 80 座加氢站;到 2030 年,全 市多种燃料电池车型保有量达到 44000 辆以上,累计建成日加氢能力 1000-4000 公斤的 加氢站 100 座。3)吕梁市计划力争到 2025 年底,全市制氢能力达到 20 万吨以上,建成 加氢站 50 座,氢燃料汽车保有量突破 5000 辆,氢能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 50 家,形成 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在示范城市群体系外,山东省独立发布 “氢进万家”政策,目标 2025 年推广万辆氢 车,并积极建设氢能高速网络。2020 年 6 月 17 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氢能产业中 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 年)》,提出到 2025 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 10000 辆, 累计建成加氢站 100 座的目标。另外,山东省下级市中济南、淄博、潍坊、青岛是山东“氢 进万家”的四个参与城市,正在建设的氢能高速“济青高速”的目的是将四个城市链接在 一起,在给予氢车特殊路权的同时完善氢能高速网络的氢能供给与场景规划的建设,使其 快速共同发展。其中,淄博市在 2022 年 8 月 17 日发布《关于印发淄博市氢能产业发展中 长期规划(2022—2030 年)的通知》中明确氢能发展定位,提出发展目标:到 2025 年, 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 1000 辆,累计建成加氢站 12 座;到 2030 年,累计推广燃料电 池汽车 4000 辆,累计建成加氢站 20 座。

福建省开始布局氢能,将氢能源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部分。福建省政府于 2022 年先后发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 年)》、《福建省“十四五” 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生态省建设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 (2021—2035 年)的通知》以及《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立 足本省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资源禀赋,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目标以及重要任务:到 2025 年,培育 20 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氢能 产业核心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实现产值 500 亿元以上,全省燃料电池汽车(含重卡、中轻型物 流、客车)应用规模达到 4000 辆,覆盖全省主要氢能示范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初步建 立,力争建成 40 座以上各种类型加氢站。

浙江省由嘉兴市牵头绍兴、金华、舟山等多个下级市区来积极部署氢能发展规划,并 提明确出量化目标。2022 年 6 月 28 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批复同意浙江省氢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点)的通知》,确定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等 5 个地区为省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以及嘉善县、长兴县等 2 个地区为省级氢燃料电池 汽车示范点。整体看来,此次浙江省发改委公布“5+2”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到 2025 年 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量化目标:1)推广应用氢车数量为 5000 辆左右;2)规划建设加氢 站不少于 45 座。其中,嘉兴市的氢车推广应用目标占浙江省的一半,主要是因为嘉兴也是 第一批上海市示范城市群的成员之一,其拥有深厚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区域 资源。 另外,浙江省也在着力打造两条“氢走廊”:一是依托 G92(环杭州湾高速)串联起 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环杭州湾重要节点城市,加快当地产业发展,完善沿线氢气补 给设施,协同打造“环杭州湾”氢走廊,加快形成长三角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二是 以金华、宁波、舟山为重点,依托 G15(甬金高速)建设氢能高速通道,围绕自由贸易区 创新发展构建的“义甬舟”氢走廊。

同时,浙江省在加氢站建设上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浙江省在 2021 年 11 月与 2022 年 5 月发布的《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都提及到 2025 年规划建设加氢站近 50 座 的目标,并在《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建设专项规划技术导则》及《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建设专 项规划编制技术手册(指南)》中细化加氢站建设各阶段目标。

湖北省将利用本省积累的长期造车经验与夯实的产业基础来发展氢能,是本次第三批 氢能示范城市群申报者中的佼佼者。2022 年 3 月 27 日,武汉市政府发布《市人民政府关 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和燃料电池汽车整 车系统集成控制等氢能相关技术的发展,提出目标:到 2025 年,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 500 亿元,规上企业达到 100 家,累计产业投资总额达到 200 亿元,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 达到 3000 辆,建成加氢站 35 座以上。在此基础上,湖北是汽车工业大省,是全国汽车产 业化程度高、产业链完整的省份之一。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全省规上汽车企业 1578 家,整车企业 25 家(其中新能源整车企业 19 家)、汽车产量 190.6 万辆,营业收入 6922.9 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 12.9%。未来,湖北省将本省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为发展燃料电池汽 车产业做配套,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将事半功倍。

川渝、山东、浙江、湖北、山西等各大重点城市群在积极布局氢能发展战略,提出到 2025 年,氢车推广计划总数超四万辆,加氢站建设计划总数达到 260 座。其中,各大重 点城市群将依据自身的资源和禀赋来发展氢能产业链,山西、山东、江苏省到 2025 年的氢 车推广数量达到万辆级别,山东省加氢站数目率先上百,同时,山东和山西推出氢能高速 网络的建设。

2. 各省市财政实力是一方面,城市群扩容还需决心 +产业链基础

浙江、湖北及山东财政实力较强,并且赤字率较低,反观川渝地区合并财政实力排第 四,赤字率高企,或将成为其发展氢能产业的顾虑,但不成为阻碍。第三批示范城市群候 选省市中财政收入前三的是浙江、湖北及山东省,2022 年财政收入分别为 8039 亿元、7237 亿元以及 7104 亿元,赤字率分别仅为 49.49%、0%以及 70.77%。然而,作为潜在竞争力 较强的川渝地区,虽然合并财政实力排第四,但赤字率高企,削弱了其入围第三批燃料电 池示范城市群的竞争力,但如果候补城市群具备决心和坚实的产业链基础作为保障,这将 不成为阻碍。

各重点候补城市群依据当地特色和发展重点细化了对氢能“氢车+加氢站”两个环节进 行补贴,其中湖北省重视对氢车补贴,川渝地区重视对加氢站的补贴。目前已发布的专项 补贴政策,主要从加氢站建设运营、氢车购置与运营等方面,提出了补贴对象、补贴具体 金额与办法等操作性内容。 在氢车补贴方面,湖北省为支持氢车产业链发展,重点补贴燃料电池汽车。2022 年 7 月 27 日,武汉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意见的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的公示》, 在氢车补贴方面明确指出燃料电池汽车、叉车和船舶按照装备的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折 算总分,再根据汽车、叉车和船舶的本地化占比情况核算积分,每分给予 20 万元奖励。同 时,在 2022 年 10 月 14 日,武汉市政府又发布《武汉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财政资金管理 办法的通知》,其中对于氢车补贴制定了更详细的方案,指出对本市整车企业研发并批量 化生产的燃料电池车型,按照每销售 5 辆一个阶梯给予奖励。其中,乘用车车型每 5 辆奖 励 15 万元,单个车型 600 万元封顶;轻型货车、中型货车、中小型客车车型每 5 辆奖励 30 万元,单个车型 60 万元封顶;重型货车(12 吨以上)、大型客车(10 米以上)车型 每 5 辆奖励 100 万元,单个车型 100 万元封顶。专用车参照相应货车奖励标准的 50%执 行。单个企业累计奖励乘用车车型不超过 3 个,其他车型不超过 10 个。

在加氢站补贴方面,浙江一次性补贴较高,但年度累计加氢量补贴不及川渝地区。在 各重点候补城市群中,浙江的一次性加氢站补贴较高,在 2022 年 8 月日,浙江省发布《关 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其中对于加氢站建设的补贴明确指出对新建、 改建、扩建日加氢能力 500kg 以上的固定式加氢站,给予设备投资额的 20%,至高不超过 400 万元,但在累计加氢量上的补贴实施退坡从 15 元每公斤逐步下降到 3 元每公斤。对于 氢气补贴方面,川渝地区所制定的补贴政策实属较高,2021 年 11 月 1 日,重庆市发布《重 庆市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21—2023 年)》,其中对于前 10 座加氢 站氢气补贴按照年度累计加氢量,给予每千克 30 元、单站至高不超过 300 万元的运营补 贴,同时对加氢站的实际投资(不含土地成本)30%的比例对加氢站投资主体进行补贴。

3. 氢能产业链实力对比,川渝鄂具备入群基础

在各地政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基于制定好的政策支持与方针指引,各重点城市群大 力推进氢能应用,加速氢能企业布局,构建、完善并加强产业链,在不同的阶段中共同前 进。川渝地区实现氢能产业全产业链覆盖,多家标杆企业推动当地氢能应用,综合实力强 劲。山东省产业链体系也很完备,在制储运氢气、燃料电池零部件以及整车方面都布局有 大量相关氢能企业。湖北省作为氢能发展历史较久的省份,早早布局企业,不仅在产业链 各个环节都有企业推广氢能应用,并且有传统汽车产业链做配套,更有高校参与氢能相关 技术研发,人才储备殷实,有力支持湖北氢能可持续发展。相比之下,浙江、山西、福建 省产业链实力较弱,有进一步“强链补链”的发展空间。

3.1 川渝鄂鲁氢能产业链基础夯实

川渝地区氢能综合实力强劲,已实现氢能产业链全覆盖,并有多家发展成熟的企业支 持当地氢能发展。以四川省为大本营的东方电气已实现氢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全覆盖, 并且与当地企业同时发力:1)四川省东方电气全面布局氢制取、氢储运、氢加注及氢应用 全产业链领域,可提供以氢能为核心的综合解决方案,属于为数不多的自研、自产、自销 式一条龙企业;2)东方电气下属子公司东方锅炉,聚焦制氢产业链技术集成,正在向成为 国内氢能应用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领跑者奋进,建成有四川省首批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 应用项目——凉山州西昌加氢站,及德阳氢能试验基地项目;3)厚普股份业务已涵盖天然 气/氢能加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集成;清洁能源领域及航空零部件领域核心零部件的研发 和生产;天然气和氢能源等相关工程的 EPC 等,承包了多项大型氢能 EPC 项目,如全球范 围来讲规模较大的北京大兴加氢站、成都一汽丰田 70MPa 加氢站,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氢能设备,市占率达到 60%;4)蜀道股份 2022 年成为四川省属国有企业首家世界 500 强,是全省交通强省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大力支持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重庆市将协助四川打造氢能走廊。重庆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 中国中部,连接东西,副产氢资源丰富,制氢成本低,吸引中科液氢、德燃动力、中船重 工等众多企业在重庆市发展氢能。其中,重庆当地企业凯瑞动力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自 主研发出氢气循环泵、氢气压力调节器,这两款产品已运用于北汽福田、亿华通、德燃、 明天氢能等诸多厂商。在此基础上,还将逐步形成储氢、回氢、供氢等“6+1”产品布局。 并且,重庆两江新区已引进和培育了明天氢能、德燃动力、江苏清能等一批燃料电池产业 的核心企业,以长安汽车和上汽红岩为代表的车企,正加快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新赛 道,积极推动氢能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浙江凭借嘉兴市的先发优势入局氢能,上游制氢依靠工业副产氢,中游发展燃料电池 系统还需加强。浙江省氢能企业布局:1)在制氢方面,浙江氢能产业已具备工业副产氢提 纯车用氢气的能力,嘉化能源、华泓新材料、卫星石化等企业有所布局;2)储运装备方面, 嘉化能源、浙江蓝能、巨化集团、杭氧股份等企业在研发生产上已有良好基础;3)燃料电 池方面,集聚了爱德曼、锋源氢能、德燃动力、美锦国鸿、未势能源等企业,其中锋源氢 能是国内极少的集全套自主知识产权氢燃料电池以及核心零部件电堆、膜电极、催化剂、 金属双极板等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公司,为汽车、发电站等平台提供氢能源解决方案 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在整车方面,吉利、浙江中车电车有所布局。

福建省在下游整车领域具有优势,但在上游制氢与中游燃料电池系统领域还需补强。 目前,福建省期望以福州氢能产业基地等为核心打造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全产业链, 发挥厦门客车、雪人股份、圣元环保等重点企业作用,以壮大氢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含 冷链物流)、专用车等生产规模。其中,雪人股份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布局主要来源于两个 方面,一是根据自有的压缩机进行改进,研发和生产适用于燃料电池的空压机,二是认购 加拿大 Hydrogenics 公司 17.6%的股权,并合作发展燃料电池电堆,水电解制氢和加氢站 相关技术。同时,当地企业圣元环保公司专注于环保新能源开发,持续推行绿色低碳发展 战略,努力构建互动成长的“垃圾焚烧发电、风光氢新能源”双平台,并拥有固态储氢系 统活化及应用项目 1 个,氢能源研究院 1 所。

湖北省凭借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氢能企业准备大干快上。在上游制氢+中游的质子 交换膜、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等核心零部件+下游氢能整车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氢 能检测设备进行布局:1)制氢方面,湖北省三峡集团、武钢气体、葛化中极、和远气体等 企业已有一定研发与应用实力,其中宝武清能公司聚焦清洁能源业务,同步发展工业气体 业务,致力成为钢铁生态圈绿色能源保障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和冶金清洁能源创新发展的 引领者;2)储氢方面,氢阳能源、中车长江运输设备、众氢新能源有所布局,氢阳能源, 公司专注于“常温常压液态有机储氢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应用,打造国际一流的氢能产 业技术创新平台;3)加氢方面,众氢新能源、中极氢能源已有良好基础;4)氢燃料电池 方面,湖北省集聚了绿动氢能、理工氢电、武汉开沃、雄韬氢雄、众宇动力、中极氢能、 武汉泰歌等企业。其中,绿动氢能是国家电投全资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条年产 30 万平的 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已经投产,改变了国内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实 现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武汉理工氢电是全球第 5 大膜电极生产商,自主研发 出了 CCM 型膜电极,占据国内自主燃料电池市场主要份额。众宇动力全面掌握燃料电池核 心技术,是武汉氢能产业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电堆及系统的研 发和生产;5)整车方面,湖北省的聚集了一批实力强劲的汽车厂,在氢能应用整车资源丰 富,布局有东风公司、三环汽车、武汉格罗夫;6)氢能检测和科研机构方面,达安科技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汽车工程技术服务机构”为发展目标,布局氢能源研发测试 能力,快速完善试验能力。

山西省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氢能,上游制氢可利用煤制氢+工业副产氢等丰富的产 业资源,下游可利用当地场景发展氢车应用及运营,中游核心零部件领域有待加强。山西 省晋能控股、京能集团、国新能源、美锦能源、山西鹏飞等企业依托各自在化工、可再生 能源、加气站网络等方面优势已开展示范项目应用。山西氢能产业的主力企业联盟以美锦 为标杆,鹏飞、晋南钢铁、潞宝等企业为先锋,带动山西其他氢能企业共同发展:1)美锦 集团在 2017 年介入氢能投资,对氢能产业发展进行全方面的布局,已经成为全国氢能产业 发展的领军企业,同时将在氢能制、储、运、加、用五个方面持续进行布局,打造全产业 链闭环,计划到 2025 年,建成氢能装备产业园 2 个,全产业链累计产值超 100 亿元;2) 鹏飞集团将以重卡为主要抓手,与氢晨科技合作,助力打造吕梁市“一体两翼、三港四链” 的氢能产业发展体系;3)潞宝集团未来三年将投资 20 亿元,用于全市 20 座加氢综合站 建设及氢能设备研发,形成集装备制造、尾气提纯、制储运加、场景运用于一体的全产业 链氢能发展格局;4)晋南钢铁是山西省首批“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 家集钢铁、焦化、高端化工、新能源等为一体的钢化联产示范企业,山西实力民企和标杆 钢企。

山东依靠扎实的氢能产业链落实“氢进万家”政策,未来氢能发展将与燃料电池示范 城市群平行。山东省企业布局:1)制氢及制氢设备方面,泰山钢铁、齐鲁石化、齐塑环保、 齐翔腾达、安泽特种气体、齐鲁氢能、海化集团等已有相应制氢实力。赛克赛斯着重利用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阳离子(质子)交换膜,进行纯水电解制氢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近年来开发推出 PEM 电解槽制氢业务,质量、性能均受到用户的一致认可。海氢能源,从 事水电解制氢设备和氢能源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全规格各 种技术的制氢设备;2)储氢方面,奥扬科技公司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围绕天然气跟 氢气两条能源主线,主营汽车供气装备系统、能源储运装备系统、制氢加氢集成装备系统, 以科技创新助力 “双碳“目标早日实现;3)氢燃料电池方面,潍柴动力、东岳未来、冰 轮环境、青岛院士港氢雄、联华动力、力行氢能等企业都有所布局。其中潍柴动力实现了 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曾以 11 亿元入股巴拉德,产品远销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岳未来 公司致力于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及相关配套含氟功能材料的开发与生产;4)整车方面, 山东重工、中车四方等企业提供庞大市场。5)加氢及加氢设备方面,冰轮环境主营业务涵 盖低温冷冻、中央空调、环保制热、能源化工装备、精密铸件、新事业板块等 6 大产业集 群,重点在空压机以及加氢站的压缩机业务。

3.2 川渝和山东等地氢能投资增多,产业链逐渐完善

近年来四川省不断落地氢能投资项目,产业蓄势待发。2021 年以来,四川省积极引导 氢能项目投资落地:1)2021 年 2 月 24 日,现代商用汽车在四川资阳投资 22.3 亿元,重 点强化氢燃料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2)2021 年 7 月 9 日,东方氢能 在四川成都市郫都区投资 15 亿元建设西部氢能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导 入四川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打造氢能科技创新中心、制造中心、科普中心、运维服务 及大数据中心、应用示范中心,积极引入产业上下游企业,构建燃料电池核心原材料及核 心零部件企业集群;3)2021 年 9 月 8 日,东方电气与四川内江经开区签约并拟投资 3 亿元建设的加氢综合能源示范站项目;4)2022 年 6 月 21 日,四川能投氢能产业投资有限 公司计划在攀枝花市总投资 30 亿元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2023 年 2 月 23 日,成都市新都区厚普国际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总投 资高达 100 亿元,厚普计划建设加氢站智能装备生产基地、低压固态储氢装备基地、氢能 压缩机装备基地、燃料电池用空压泵基地等,将在西南地区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氢能装备 产业集圈和氢能应用生态圈。未来,四川省也将坚持建圈强链思维,依托当地标杆企业的 技术领先优势和,加快引进和培育更多氢能企业,进一步强链补链。 重庆市通过发展两江氢能与九龙坡氢能高地,进一步形成生态链闭环,进一步增强全 市氢能产业发展核心配套能力。重庆市两江新区氢能高地落地国内首个国家氢能动力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由中国汽研投资 5 亿元建设,集检测认证、标准体系、数据平台、技术服 务、应用推广、产业孵化等服务于一体,预测营收将达到亿元级水平。2021 年 3 月 18 日, 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势加透博(北京)科技有 限公司、理工清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瑞驱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群翌能源股份 有限公司等 6 家氢燃料电池企业与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产 业园,建设氢燃料电池 8 大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打造中国西部(重庆)氢谷。

近年来,山东省氢能重点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中。山东省的氢能项目建设内容涵 盖全产业链建设,涉及制氢、加氢、高端发动机、燃料电池极板以及氢能核心装备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山东省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加快氢能产业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生态圈:1)2020 年度,潍柴动力发布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 案,拟募资不超过 130 亿元,全部用于投资燃料电池产业链建设项目、全系列国六及以上 排放标准 H 平台道路用高端发动机项目等。其中,燃料电池产业链建设项目包括氢燃料电 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燃料电池动 力总成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制造能力建设项目,总投资超 40 亿元;2)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 能产业项目于 2022 年 3 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 100 亿元,将开展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 研发,打造国家级氢能创新平台,建设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氢能在交通、供能等 领域全面应用。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建成后,预计 2025 年底达到万台产能,2030 年底前 达到不低于十万台产能;3)山东港口集团智慧绿色港项目计划建成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 2 座集卡自动换电站、5 座 LNG 加气站,首创桥吊柔性光伏发电,电、气、氢等清洁用能 占比达到 55%。

山西省聚集各领域优势企业进行氢能产业协同发展。2022 年 8 月 24 日,山西省发改 委发布关于成立山西省氢能产业联盟的倡议书,全省 60 个企业入驻氢能产业联盟,涵盖装 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等领域,氢能产业链全线贯通,标志着山西 省氢能产业迈入了协同联动发展新阶段。以实际行动加快氢能产业链提质升级,推动氢能 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山西省能源结构实现清洁低碳绿色转型。 福建省氢能项目投资逐渐起步,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固态储氢入选省级重点项目。根据 圣元环保公告披露,2022 年 3 月、4 月,公司与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就建设氢能 研究院、共同推动固态储氢材料的应用及推广以及氢能储能的产业化发展签订了技术服务 与开发合同,旨在发挥公司新能源领域的产业优势与有研工研院在固态储氢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固态储氢材料的应用及推广,推动氢储能模块的产业化。协 议签订后,圣元环保氢能业务主要以泉州、厦门两地作为试点,以厦门圣元绿色能源有限 公司及泉州有元氢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将分期分阶段进行投入, 其中厦门投资建设氢能源研究院和氢能源装备总成项目计划投资总额 3.38 亿元,泉州市 泉港区投资建设固态储氢系统活化及应用项目投资总额 9.27 亿元

4.重点候补城市群氢能发展优劣势与未来可行性分 析

当前,氢能尚处于商业导入期,氢能产业的发展有三个环节——上游制储运、中游燃 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下游应用端,各重点城市群在氢能建设的道路上尚在突破阻碍,蓄力 布局中。 川渝地区在地理位置、氢能资源、产业链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势巨大,申报此次示范城 市群成功可能性极大。川渝地理位置优越,空间格局战略部署合理,形成“一轴、一港、 一区、三路”的“1113”发展格局。并且,川渝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发 展优势,同时,在成都市,煤化工厂分布密集,副产氢资源颇丰,导致上游制氢成本低。 除此之外,川渝氢能产业制造实力强,现已掌握氢燃料电池、氢源制备、加氢储氢装备等 领域核心技术,聚集产业链企业及科研院所 200 余家,成为了国内氢能产业链基础较为完 整的地区之一。在应用端,川渝地区应用氢能应用前景良好,截止到 2021 年底,成渝地区 实现了 440 辆的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示范应用,配套建成了 15 座加氢站。

浙江省财政实力雄厚,政策支持也较大,但氢能产业链基础除了嘉兴市其它地区相对 较弱。在政府支持方面,浙江省中央以及各地级市政府积极出台氢能相关政策,比如氢能 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无废城市规划等,财政实力雄厚。在氢能产业链方面,浙江省初步形 成了制氢、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含 8 大零部件)整车产业链条,注重加强长三角的协 同联动,以示范应用促进“强链补链”,但目前除了嘉兴市具备了较强的产业链基础,其 它宁波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嘉善县以及长兴县的氢能产业规模较小。

福建省资源丰富,但是产业链较弱,产业链参与企业不多。福建省风电、核电资源丰 富,有制氢的化工基础,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成熟,但是整体来说氢能发展未形成足够强的 全产业链模式,氢能相关企业布局不多,产业基础不够雄厚,仍处于发展初期。

湖北省氢能产业链体系完备,科研实力较强,政府支持力度很大,申报本次示范城市 群意愿强烈,成功可能性较大。湖北省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历史长,早在 2018 年 2 月,武 汉是全国首个发布氢能产业规划的省会城市。从行业经验来看,湖北省在长期的发展中积 累了成熟的研发团队与经验,整体政府对氢能的支持力度较强,政策完善。从氢源上看, 湖北水电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三,风电和光伏也未有落后,绿氢制备潜力巨大,并且,工业 发达,副产氢资源丰富,产能为 5.5 万吨/年。从产业链上来看,湖北省有成熟的传统汽车 产业链做配套,目前,武汉已形成制-储-运-加-用的氢能全产业链,重点将布局新能源领域。 而湖北氢能发展仍存在劣势值得关注:1)燃料电池、电堆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尚未完 全突破;2)产业链尚为雏形,需要在燃料电池、电堆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加氢站装备、 氢能制储运加用等短板环节加强招商引资;3)目前,产业发展高度依赖政府补贴,运营成 本高,商业应用市场有待开拓;4)加氢站投入使用的数目尚少,需要加强加氢站建设与使 用。

山西省资源丰富+“三线并举”,制氢优势巨大,但是受制于国有体制改革,以及财政 实力较弱,目前氢能发展缺少动力。山西省拥有全国大规模的焦炭产能,规模为 1.4 亿吨, 另外城市群内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总量可达 30 万吨/年,制氢平均成本可控制在 13.5 元/公斤。化石燃料、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三线并举”优势明显。同时,山 西省是国内重型商用车保有量排名靠前的省份之一,超过全国的十分之一,为氢能下游应用端带来巨大优势。山西省在氢能产业链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大,虽然应用方向已经有小 规模级开始运营,但制-储-加氢环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另外,山西省一方面受制于国体 制改革叠加其财政实力有所欠缺,因此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推动氢能发展力度较小,同 时,管理体系也有待完善。

山东省全产业链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省内“氢进万家”建设积极推进,虽 然不参与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发展,但其对于氢能产业链的发展不输于城市群。山东省是 全国第一个出台氢能发展规划的省份,致力于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两大品牌, 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打造山东半岛 “氢 动走廊”,建成集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 料电池示范区。在制储运方面,山东省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化工企业钢铁厂, 制氢成本很低,但在山东省内构建成氢气“产供销”体系的,只有泰山钢铁运营的一座加 氢母站,其他加氢站都需要使用长管拖车运输氢气,氢气的加注成本相对较高。在产业链 方面,全产业链体系完善,但作为新兴产业,氢气制取、储运、推广等环节仍处于探索阶 段。在氢能基础设施方面,全国拥有 270 多座加氢站,从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站 数量来看,山东省位居第二,接近三十座。在氢能应用方面,山东省标杆企业多,产业建 设积极推进,以“氢进万家”展开,济南、青岛、潍坊、淄博四个城市及临近地区都有较 好的工业副产氢基础,特别是淄博齐塑环保氢气充装项目、齐鲁石化首套氢气压缩充装项 目已能够向周边城市供应氢气。但氢气推广模式尚未完善,应用场景还未充分挖掘,核心 技术还未完全覆盖。

相信未来通过示范城市群的引领叠加众多重点候补城市群等的积极响应,氢能必将迎 来行业景气度新一轮的提升,共同以氢能绘制“零碳”中国蓝图。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